懒猫小说网提供完整版血淬中华全文供读者免费阅读 |
|
懒猫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血淬中华 作者:大风 | 书号:23888 时间:2018/9/10 字数:5522 |
上一章 学新建才育 章七十第 下一章 ( → ) | |
天高云淡,秋风送。 公元1894年秋天,相比中国其他地方人们的愁云惨淡,处在长白山脚下“龙口街”一带的老百姓,却显得异乎寻常的安宁与祥和。农业的丰收,给了人们一种富足感,虽然每里仍然紧张忙碌,但每个人的脸上都笑意盈盈,衬托得今年的秋天也似乎异常的美丽。 此时,在“龙口街”贺府西院召开的义勇军指挥部联席会议热闹非凡,为了成立新式学堂的事情,与会者争论得非常烈。会上主要分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以周天宇、邢亮为代表的“必须”派,认为这是关乎义勇军和根据地兴旺发展的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解决;另一种是以张立三和镇上一些士绅为代表的“缓办”派,觉得“龙口街”当前应以发展军力和经济为第一位,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暂缓。 虽然义勇军在进驻“龙口街”以后,为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差异,镇上许多保守的士绅仍然对义勇军的一些做法不甚赞同。他们认为:国家动、土匪猖獗,壮大军队保卫乡土,甚至买添炮那都是必须的;兴办工厂、发展经济,让众人得利,都有钱赚,自然也是应该的;但是开办新式学堂,说什么还要请西洋人,学习一些奇技巧的洋玩意儿,可是即坏了祖宗的规矩,又丢了国人的脸面。再说办学堂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是只赔不赚的买卖,有什么用处?他们虽然表面上是赞同张立三的“缓办”说,其实内心里根本就不同意办,只是嘴上不敢明说罢了。 听着两种不同意见的辩论,李九杲和黄德贵二人互相看了看对方,谁也没有表态。他们虽然不反对成立学堂,但也认为张立三等人提出的优先发展军队的想法很有道理。但他们也知道,三哥(周天宇)提出成立学堂的建议,肯定是经过大哥同意的,因此虽然心里认可张立三等人的想法,却丝毫都没有不同的表示,他们宁肯私下里与大哥沟通交流,也不愿意把兄弟之间的不同看法暴在大庭广众面前。 李九杲、黄德贵当初与冯华三人结拜金兰,一来是他们曾救过自己两人的性命,又报了九杲的杀父大仇,对他们有天高地厚之恩;二来是觉得他们言语新颖独特、振聋发聩;行事光明磊落、豪过人。且言谈举止间自然而然的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概。 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看法的正确。自从“铲不平”改编为中华义勇军以来,他们在冯华的策划下连战连胜,现在已经光明正大的成为了“龙口街”的团练,摆了土匪的身份。尤其是冯华,不仅性格坚毅果敢,而且为人襟怀坦白,待他们就象亲兄弟一样。现在他们对冯华,可以说是发自肺腑的信任、钦佩和敬服,对冯华提出的事情,他们也都是毫无保留的支持、执行。但李九杲、黄德贵也并不是无知盲从的人,他们的态度表面上看似与文革时代流行的“理解的要执行,暂时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他们这么做只是基于对冯华的绝对信任。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他们都要找到冯华问个清楚,弄个明白。 下午散会后,周天宇和邢亮都因为手头的事太多,没有吃饭就各自赶回了自己的驻地,而李九杲、黄德贵却跟着冯华来到了他的房间。对于李九杲他们的来意,冯华早就心里有数,还未坐定他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咱们兄弟可是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地聊一聊了,办学堂的事我还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呢?。” 李九杲笑了:“得了吧,大哥!你早就知道我们要说什么。今天开会的内容,你也不提前给我通个气儿,弄得人想问不敢问,想说不敢说,把我的都快给憋出来了!”一句话说得冯华和黄德贵也都笑了起来。 三人聊了几句部队训练和各地情报站的事,冯华站起身向着门外喊道:“小董,今天多给准备两份儿客饭!” 话声刚落,就见贺菱和警卫员小董端着几碟清淡的小菜走了进来。摆好小菜,贺菱又返回去拿来了一小坛烧酒,边斟着酒,嘴里还说着:“谁也不准多喝,每人一杯。” 李九杲一听就乐了:“这丫头,一人一杯,你勾我的馋虫子啊!”贺菱寸步不让:“不行,冯大哥说了,喝酒贪杯会误事。” 李九杲一再哀求:“好妹子,你冯大哥轻易也不请客,好不容易留我们吃饭,还不给点儿特殊照顾,两杯行不行?” 看到冯华点头,贺菱才故作大方地说道:“好吧,那就把我的那一杯给李大哥吧。” 李九杲眉开眼笑地夸奖着:“这才是好妹子。”并连声道谢,二人一唱一和的表演,引得冯华和黄德贵“哈哈”大笑。 其实冯华自己平时很少喝酒,菱儿这坛子酒还真是为李九杲和黄德贵端上来的。刚才菱儿看到李、黄二人这个时候过来,就知道这哥儿仨准得在一起用饭,打过招呼后,就拽着小董准备饭菜去了。 自进了龙口街以后,兄弟们也不同于以前,可以天天相聚,畅所言。常常是各忙各自的一摊工作,三、五天难得一见,兄弟之间这样的小聚也很难得了。 对于自己的兄弟,说话用不着兜圈子,冯华一边吃饭一边对他们说道:“我明白你们的意思,在咱们的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根据地还没有富裕起来的时候,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那么,根据地的刀是什么呢?” 不等他们回答,冯华接着说道:“根据地的刀就是咱们义勇军,刀刃呢?就是战士们手中的和炮。我们的武器确实很先进,可是它数量有限,而且弹药的储备也不很多。目前我们还能应付一阵,但等子弹打光了呢?我们就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兵工厂虽然成立了,但是由于缺少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现在只能生产一些地雷、手榴弹。再先进的机器设备如果开动不了,也是一堆废铁。” 看到李九杲和黄德贵听得入神,忘记了吃饭,冯华忙停下来让他们:“别耽误吃饭,来,吃菜,吃菜!” 吃了几口饭后,冯华接着说:“你们和立三的意思我都明白,发展经济和壮大力量确实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但是如果你们能将这两件事与办学校联系起来,看得再深些、再远些,就会知道孰轻孰重了。那些士绅考虑的只是眼前的利益,他们看不到办学和培养各种人材才是能让龙口街和义勇军获得更大发展的最好投资。也只有尽快培养出各种有用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才能赚更多的钱。另外,别看他们表面上也都打着“当前应把精力放在发展军力和经济上”的旗号,其实这些人就是觉得办学没有钱赚,有些得不偿失,只不过并不敢明着唱对台戏。” 看到李、黄二人频频点头,冯华加重了说话的语气:“要记住,‘教育兴,科技兴,国家才能兴旺’。成立学校培养各种人才,不但是根据地的第一要务,而且就是对于整个大清国来说也已经刻不容缓…” 送走了李九杲、黄德贵,冯华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抬头望着已经半圆的月亮,乡情、亲情以及一股莫名的惆怅之情在他心中油然而生:兄弟三人身遭异变,如今已是有家不能回,亲人再也不能相见,所有的思念与乡愁只能永久的、深深的埋在心底…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冯华他们的运气可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先是机缘巧合下收服了“铲不平”然后又利用歼灭“小飞龙”的机会,顺利留在了“龙口街”成为了正规的团练。目前根据地的各项发展也都显示出了良好的势头。不过,他们面临的形势却也不容乐观。义勇军进驻“龙口街”后,为了消除当地一些士绅名的疑虑,并尽快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去,冯华经与贺国光商量,提出成立义勇军指挥部联席会议,由义勇军的主要领导和“龙口街”的一些士绅名组成。指挥部联席会议在成立时,就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各项决议都要经大家讨论通过后才能执行。这项制度,在成立之初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大减少了一些反对者的抵触对立情绪。冯华他们提出的一些建议,虽然小有波澜,但在贺国光的支持下,都很顺利的通过了。可是当一些改革冲击了这些“士绅名”的原有观念,并触及了他们的切身利益时,他们与义勇军的矛盾立刻就尖锐了起来。 前一时期,为了扩大义勇军的影响,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邢亮曾提议在“龙口街”四乡二十八屯仿效当年抗根据地的做法,实行“减租减息”可是经过仔细调查才发现,当时的东北由于开不久,绝大部分农民都是自耕农,都拥有自己的土地。只不过是由于个人财力的不同,拥有的生产工具、骡马的多寡以及开垦的土地有多有少罢了,也只有少数大户才会在农忙季节雇工。“减租”这一条的普遍意义并不大,唯有“减息”这一项,受到了普通百姓的热烈。 那些小户人家,因资金不足,生活拮据,免不了在添置农具或青黄不接的季节找富户借贷,而过高的借贷利息还是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过,这项政策刚一提出,立刻就遭到了拥有放贷能力的大部分地主富户及士绅名的强烈反对。后来,在以贺国光为代表的一部分开明士绅的带动下、义勇军提出投资工商业给予优惠奖励、再加上挥发河地区说到底,还是属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谁有兵,谁有势,谁就说了算。那些没有见过多大世面的土财主和惟利是图的士绅名们终究还是闹腾不起来,他们抱着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想法也就默认了。但是由于义勇军的很多做法都会触及这些士绅名的利益,因此他们之间的这种观念与利益的冲突仍然是不可避免。 月明星稀,灿灿河汉也被月光夺去了离的光辉。着习习秋风,冯华把思绪转移到了当前的形势上来:如果不是有贺国光支持,义勇军在根据地推行的各种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都会举步唯艰。就拿今天上午讨论成立学校的事来说,这帮封建思想严重的士绅名们,看到无利可图,又出来作梗,真是让人心头起火。 想到这儿,一向温文尔雅、情平和的冯华,心里也不有些浮躁:这统一战线是不好搞,团结和斗争的火候如果掌握不好,还真是会影响大局。哼,这民主,还真是不如独裁干脆利落! 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冯华缓缓的在院中跺起步来,下午开会时的情景又浮现在他眼前:下午会议重新召开后,一直没有发言的贺国光率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立新式学堂,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富国强兵的关键,是百年大计,他坚决予以支持。贺国光发言之后,上午尚提议“缓办”的张立三也表示他没有异议。看到形势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那些持反对态度的士绅们也一个个没了话说。 “贺大哥在根据地的作用还真是不可或缺啊!”想到这里,冯华的心中忽的升起了一丝隐忧:“真是有一利就有一弊。现在,虽然自己基本上掌握住了根据地的军权,在龙口街的威望也在不断提高,在义勇军内部的威望更是无人可及,但义勇军名义上的总指挥贺国光的影响力也实在不容忽视。毕竟大部分的义勇军战士都是来自“龙口街”四乡二十八屯,而且有不少人是冲着贺五爷的威望才来的。如果遇到了紧急突发事件,自己还真没有把握能将全部的军队都控制住。虽然自己目前与贺大哥相处的极为融洽,但没有了军队的支持,一旦发生变故,形势不堪设想啊…”冯华深谙“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至理名言,也知道黄埔军校在北伐时期的巨大作用。“要抓好部队干部的建设,军校的建立至关重要!”冯华在心中默默地想着。 新式学堂中,首先成立的是龙口军事学校和龙口技术学校,校长分别由邢亮和周天宇兼任。校舍很好办,街里还有不少的空地,人力和物力也是现成的,很快两座学校就初具规模。军事学校暂设步兵科、炮兵科、特种兵科和通讯科。第一期学员步、炮、特各招收20人,通讯科招收10人,共计70人;技术学校暂设机械工业科、财会商贸科和医师护理科,每科各20人,共计60人。学期暂定为两个月,冯华、邢亮、周天宇和李九杲、林喜,以及老中医李济棠等人分别兼任两校的授课老师。另外,在冯华的提议下,会议还决定:由情报部长黄德贵负责,郑偃武辅助,立即着手在吉林、奉天、营口、天津、威海和青岛等城市寻找一些有军事、机械、经济和医疗特长的外国人,高薪聘请他们来学校授课。 从义勇军进驻龙口街以后,经常有新鲜的事物出炉,人们已经逐渐习以为常。但是,成立学校、招收学生以及请洋人当老师,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纷纷打听进学校有什么好处?招生有什么规定?跟洋鬼子能学些什么?一时间,这些事情成为了挥发河地区的热门话题。 军事学校的招生工作进行的比较顺利,很快就召满了人。除了从义勇军干部战士中选拔出来五十七人外,还有十三个是从吉林、奉天和龙城等地慕名而来的外地年轻人中,经过试考后选拔出来的。他们不但思想观念比较新,而且还都识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技术学校在招收学员时,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医护科和商贸科还可以,毕竟人们对于经商、账房以及郎中这些行当还比较熟悉。然而机械工业科招生就困难多了,那时的读书人大多是通过私塾这个渠道培养出来的,满口“之乎者也”许多人认为机械是奇技巧,对此不屑一顾。招生几天,才来了九个报名的,其中有六个人还是兵工厂里识几个字的青年,包括天宇的弟子陈五,另外三人是从吉林来的年轻人。最后还是又从部队里挑选了11名平时接受冯华、周天宇科学思想熏陶较深、喜欢鼓弄一些小玩意儿的干部、战士才算凑齐了人数。 虽然技术学校的招生遇到了一些麻烦,但寻找老师的工作却进展很快:短短几天,黄德贵和郑偃武就居然从奉天找到了两个懂得军事和机械制造的洋人,而且已经和他们谈妥,据说十天内就能到达“龙口街”另据天津传来的消息,有一位洋医生也有意向到龙口街任教。其余各地招募洋人的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至此,新学堂的建立已经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 Www.LaNmXS.cOM |
上一章 血淬中华 下一章 ( → ) |
《血淬中华最新章节》是全本小说《血淬中华》中的经典篇章,懒猫小说网提供完整版《血淬中华》全文供读者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