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人说过,好多年前的事了:王老汉家有七个孩子,每逢吃饭的时候,几个孩子都饿得不住了,肚子叽里咕噜的叫,那时艰苦,有一两个菜就不错了,菜放在桌子的中央,孩子们急着夹菜,纷纷站起来,孩子小,头发稀疏,桌子上,大小不同的脑瓜像葫芦瓢似的挤在一起,形成一个蘑菇形的圆弧,脑袋挤得用了力,还撞在一块,弄痛了,就争执,王老汉常常训斥了这些孩子们“小三,坐下”“小五,坐下”可按下葫芦起来瓢,桌子上还是一堆小脑瓜此起彼伏的游动。哪颗脑瓜也不愿意因听话而填不肚子。最后,老汉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将桌面弄成可转动的,并且规定一条纪律:转到谁面前,谁夹菜,谁也不许站起来。这样秩序好多了,桌子的速度由老汉掌握,手慢慢的推,桌面悠悠的转,到自己面前,加一口菜,没到自己面前时,只能伸长了舌头静静地等,但是有盼头,终究有转到的那一刻。然而,菜少人多,转到最后,常常是先转到的吃到菜,后转到的空等了一回,于是,小脑瓜们忍耐不住,桌上又是瓢似的浮动,瓢碰瓢的争执。
老汉发明转桌,菜的摆放由固定变成可移动,对争抢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改变不了桌面的匮乏,不会因转动生出丰腴的物质,真正发挥转动优势的还是如今物质丰厚、菜品众多的时候,当人们不再为匮乏担忧的时候,转动,就为讲究礼节、增强饮食文明创造了条件。记得有时吃饭,主人安排的是不会转的桌子,吃饭时常是人们彼此将自己身边的菜拨到对方的盘子里一部分,这样菜类易混,有汤水的也显得磨叽,不太雅观。有了转桌,这些问题就刃而解了。转桌,平衡了桌上食者需求。如今,饭店都有转桌,桌面双层,上面一层稍小,底下有带滚珠的轨道,高级点的通上电作动力,慢悠悠的转,款款的行,菜放到桌子面靠边的地方,这样无论桌子有多大,有多少人,每道菜都能转到自己面前,每个人都能品尝到美味。人们吃饭时心态平和了,气氛宁静了。此时,还能体现出长幼、尊卑的秩序来。自动转动的桌子如果你嫌慢,也可以用手动的方式,推一下,尽快转到自己面前,对于运用手动,人们则非常慎重,人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看到长者正在夹菜,没人主动将桌子往自己的位置转,遇有公司的上层就坐,更是小心,避免“某某夹菜你转桌”的尴尬。如今的家庭,哪还见王老汉家庭的情景,回想起来,是一笑谈。如今的孩子,对菜品都挑着吃,吃的腻了,又在向素食回归,为的是刮刮肥肠上的油腻。此时,我忽的想起古人“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食而知礼节”的那句话,感悟到,再好的方法都得有物质做基础,推进餐桌文明,靠的是是经济发展。
Www.LAnmX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