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猫小说网提供完整版易中天品三国全文供读者免费阅读
懒猫小说网
懒猫小说网 言情小说 现代文学 热门小说 军事小说 同人小说 灵异小说 仙侠小说 综合其它 网游小说 玄幻小说 侦探小说 历史小说
小说排行榜 官场小说 幽默笑话 伦理小说 穿越小说 都市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经典名著 重生小说 诗歌散文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卻海天龙 校园韵事 过年打牌 丽影蝎心 静候佳音 水浴晨光 娇凄故事 乱世情卻 卻我所卻 卻恋学园 校园舂趣 一生为奴
懒猫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易中天品三国  作者:易中天 书号:26213  时间:2020/3/23  字数:7246 
上一章   ‮会际云风 讲三十四第‬    下一章 ( → )
 孙坚、孙策⽗子开创了江东基业,然而两人都英年早逝,接班的孙权只有十八岁。面临內外困的局面,孙权不但站稳了脚跟,还将⽗兄未竟的“霸业”发展为“帝业”与曹魏、蜀汉鼎⾜而立。那么孙权究竟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风云际会。

  在上一集易中天先生讲到,公元263年,刘禅君臣不战而降,蜀汉灭亡。从这一集开始,我们将把目光转向东吴。和刘备开创的蜀汉‮权政‬一样,孙坚、孙策⽗子建立的也是一个外来‮权政‬,在江东立⾜未稳,然而两人却都英年早逝。孙权接班的时候只有十八岁,他接过的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地方割据‮权政‬,他能不能镇住那些旧臣老将,他能不能发展⽗兄的基业,这在当时都是一个个问号。

  但孙权不但很快站稳了脚跟,还将⽗亲孙坚和兄长孙策未竟的“霸业”发展为“帝业”与曹魏、蜀汉鼎⾜而立,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东吴‮权政‬。那么孙权究竟是如何渡过难关的?他的成功之路又是怎样的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家百‬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风云际会”

  易中天:

  从这一集开始我们讲孙吴,孙吴之主是孙权。孙权不容易。很多人说孙权这个人有福气的,小小年纪接过了⽗兄留下的一片基业,不像曹和刘备得⽩手起家,自己打江山。其实不然,孙权接班的时候是很困难的,怎么个困难呢?八个字:年幼、势孤、內忧、外困。

  先说年幼。孙权接班的时候只有十八岁,按照古人二十而冠的这个说法还要算未成年人。当然他这个未成年人也非同一般,因为孙权十五岁的时候就当了羡县的县长。汉代的规矩,是大县的长官叫县令,小县的长官叫县长。羡县看来是一个小县,孙权十五岁就当了它的县长。当然这里面有一个背景,就是他有一个大后台,孙策。那再怎么有后台,你十五岁当县长,也还是很了不起了,现在三十五岁还不一定当得上是不是。但是总归是年幼。

  第二,势孤。势力孤单,这话怎么讲呢?《三国志·孙策传》的传末有孙盛的一句话,叫做“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说孙策创下的这个基业不是一个积德的基业,因此他这个‮权政‬是不稳固的。为什么?因为孙氏‮权政‬和刘备在益州建立的蜀汉‮权政‬一样,也是一个外来‮权政‬。有些人说这个恐怕不对吧,刘备他是涿州人,就是我们现在河北的涿州人,然后南下到了刘表这里,然后又从荆州带着兵到益州,建立蜀汉‮权政‬它当然是一个外来‮权政‬;孙坚、孙策、孙权可是吴人啊,他是吴郡富舂人,吴人在吴建立的‮权政‬怎么是外来‮权政‬呢?三个原因。

  第一,孙氏家族在江东不是世家大族,是寒族。《三国志》就说孙坚是“孤微发迹”就是家境是很贫寒的。但有一个说法说什么孙家世代仕吴,这个说法是不打靠得住的,因为后人给这个开国君主作传的时候他总归要,是吧,粉饰一下,说得好听一点。实际上江东士族是看不起他们孙家的。第二点呢,孙坚发迹也不在江东。孙坚是袁术的部下,孙坚是在江西。这个地方还是要待一下,再待一遍,三国时代的江东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江南,三国时代的江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江北,包括江苏北部还有安徽一些地方,那个叫江西,不是我们现在的江西省那个江西。他不是在江东发迹的,他招募的将士称之为淮泗精兵,就是淮河和泗⽔那一带招募的一些精兵,这是孙坚的班底。然后孙策继承了孙坚,把这支队伍拿到手上,从袁术手上讨过来,杀回江东,才建立孙氏‮权政‬。而袁术是什么人呢?袁术是个称皇帝的,因此在江东的士族、士大夫眼里这是臣贼子;孙坚是臣贼子的部下。那么孙策就是叫做臣余孽。

  这样三个原因,当孙策带着孙坚的旧部回到江东的时候,江东的⽗老乡亲、江东的世家大族一致认为,孙策这不是回家,这是⼊侵。不把他看作自己人啊,没有什么江东⽗老夹道这种事,反而是一种抵抗的态度。抵抗的结果是什么样呢?抵抗的结果是孙策大开杀戒,尽诛英豪。其实我们回顾一下当年我讲“江东基业”的时候我就讲到孙策嗜杀,因为当时还讲不到这一步,只是说他爱杀人,实际上他有他不得已的原因,就是江东士族不他们。所以他是靠武力、靠暴力、靠杀戮,建立起来的一个不怎么得人心的‮权政‬,这叫做“业非积德之基”

  对于这一点,孙策自己本人其实是心里有数的。我们看他临终的时候做的两件事情。第一个是在他的弟弟当中条一个接班人,大家都认为是要挑一个像他的,结果他挑了一个不像他的孙权。而且跟孙权说得很清楚,说这个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弟弟,你不如哥哥我;如果说是要得人心、保江东,这个哥哥不如你。就是孙策也知道不能这样杀下去了。第二就是孙策托孤于张昭,而且跟张昭说了这样的话:“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就是我这个弟弟‮二老‬他如果抵挡不住的话,就请先生取而代之。后面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怎么说的呢?这样的话,即便不能成功“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缓步西归也没有什么关系。很重要的这样四个字:缓步西归。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孙权在江东立⾜不了,请张昭先生带领我这个‮队部‬回江西去,咱不在江东待了。“缓步西归”那个“归”字是非常重要的,回江西去啊,也就是自己也不认为是江东的,江西才是据地。所以是势孤。

  內忧。《三国志·吴主传》讲到了孙权接班时的那个形势,是什么呢?是边远地区的‮民人‬没有臣服,就指的是山越,就是指当时江东还有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是不服的。江东世族呢?它这个原话叫“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实际上意思就是说,江东这些世家大族也是不合作的、不支持的。而一些北方来的流亡的那些士人是持观望态度的。事实上甚至孙权接班以后有个庐江太守叫做李术的他还果然就造反了,他马上宣布不服从孙权的‮导领‬,而且专门招降纳叛,谁不服从孙权的‮导领‬跑他那儿去他都收留。所以这是內忧。

  还有外困。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北方袁绍和曹正在打官渡之战,这一战不管谁赢谁输,对孙权都不是什么好事,不管谁赢了,下面就要来收拾他孙权了。何况孙权的隔壁还有一个刘表,刘表的大将江夏太守⻩祖就紧挨着孙权的地盘,孙坚就是刘表的大将⻩祖杀死的。所以孙权接班的时候,他的情况是什么呢?远有強敌,近有世仇,內存忧患,⾝无寸功。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什么功劳都没有立,凭什么做主子?有那么多老将呢。所以孙策去世以后,孙权哭个没完,他没有办法不哭。因为他实际上接手的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有点像诸葛亮接管蜀汉‮权政‬。我讲过诸葛亮接管蜀汉‮权政‬的时候,蜀汉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刘备建国基础不牢,夷陵战败地动山摇,是不稳定的。这个话同样适用于孙权,我们也可以说这样十六个字:孙氏⼊吴,基础不牢;老大一死,地动山摇。本就镇不住。

  *易中天先生的分析让我们明⽩,十八岁的孙权接过了兄长孙策留下的割据‮权政‬,其实也就是坐到了一个火药桶上。稍有不慎,这个火药桶就有可能爆发,孙策之死带来的“地动山摇”就有可能变成“地烈山崩”那么孙权究竟是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渡过这个危机的?谁会在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呢?

  那么孙权又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呢?这就得益于两个人,张昭和周瑜。就在孙权哭个没完、一筹莫展的时候,张昭和周瑜像两擎天大柱,帮孙权把这片天顶起来了。张昭走到孙权的跟前,对孙权说:孝廉啊,——孙权当时是举了孝廉的,——现在是哭的时候吗?想想看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豺狼,小将军要是哭个没完,那是开门揖盗了。再说了,一个接班人,重要的是继承⽗兄的事业,把它们发展壮大,而不是婆婆妈妈没完没了得哭,像个匹夫匹妇似的,打起精神来!然后让孙权换上⾐服,亲自扶孙权上马,摆开仪仗队,让孙权出去巡视三军,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这个集团有新主子了。然后张昭“率群僚立而辅之”率领所有的手下立孙权为主。这是张昭。那么周瑜呢?周瑜从外地赶回吴县,从此留在孙权旁边帮助他。而且因为当时孙权的职务他不过是一个将军,不是君主,所以当时手下的人还有那些宾客们对于孙权的礼节是比较简慢的,也就是下级对上级的那样一种礼节而已。而周瑜带头行臣子礼,就带头把孙权看作君主,自己做臣子,这样来支持孙权。

  而这个意义非常地重大。这个意义为什么重大呢?我们来看一下孙权的政治地图。东吴‮权政‬和蜀汉‮权政‬一样,也是由三种力量组成的。蜀汉‮权政‬讲过了,三股政治力量,第一个是刘备代表的或者说刘备、诸葛亮代表的荆州集团,第二个是李严为代表的东州集团,第三个是以谯周等人为代表的益州集团。它这三股力量是像尾酒一样的三个层面,荆州集团是最⾼层,东州集团是中层,益州集团是底层,这是蜀汉‮权政‬的情况。那么东吴‮权政‬呢?东吴‮权政‬也是由三股政治力量组成。

  这三股政治力量,第一种是孙坚、孙策留下的这些人,是孙坚和孙策当年在江西发展,然后带到江东来的,我们称为淮泗军事集团,简称“淮泗将领”那么这一部分人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孙坚旧部,有程普、⻩盖、韩当;还有一部分是孙策的人,孙策旧部,有蒋钦、周泰、陈武。他们都不是江东人,他们的代表人物是谁呢?周瑜。这是第一股政治力量。

  第二股呢,《三国志》的说法叫做“宾旅寄寓之士”什么人呢?就是东汉末年社会动的时候,从北方避难或者避到江东的。因为当时这个‮场战‬主要在北方嘛,北方是战的这样一个区域,所以北方的士人就往南方跑,有的到了江东,有的到了荆州,这些人我们称为“流亡北士”有哪些人呢?张昭、诸葛瑾、步骘、张纮、严畯、是仪。大家看一看这些人也都不是江东人,但是他们是士人。这个士人倒是不成集团,就是在孙权接班的时候它不成集团,它是流散在各地的,但是是一个政治势力。

  第三股政治势力呢?江东世家大族,简称“江东士族”这些士族在江东地区有四大家族,四大家族按照次序是虞、魏、顾、陆,叫做江东四大家族。

  那也就是说孙权的政治地图是这样的,三股政治力量:淮泗军事集团,或者是淮泗将领,我们算它红⾊;“宾旅寄寓之士”或者说是流亡北士,我们算它⻩⾊;江东世家大族,或者说江东士族,我们算它蓝⾊。红⾊代表着什么呢?杆子。⻩⾊的流亡北士代表什么呢?笔杆子。蓝⾊的江东士族代表什么呢?钱袋子。一个‮权政‬要巩固,这三个“子”你必须要抓在手上,杆子、笔杆子、钱袋子,缺一个都不行。而孙权本人又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孩子,这个时候周瑜站出来支持他,作为淮泗军事集团的领袖站出来支持他,杆子就到了孙权的手上,这事情就搞掂了一半。然后张昭呢,他是流亡北士的一个代表,他站出来支持孙权,就意味着流亡北士有可能支持孙权。但是我们要讲清楚,这个时候还主要是张昭和张纮,其他人没来,但是张昭他这样做他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所以后来像诸葛瑾啊、步骘啊、是仪啊,严畯这些人,陆陆续续也到了孙权的将军幕府,那么笔杆子就抓到手上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蓝颜⾊的钱袋子,钱袋子能不能抓到手呢?

  而且我们还要知道,孙氏‮权政‬毕竟是在江东建立的,江东建立的‮权政‬如果得不到本地人的支持,你是不能持久的。蜀汉‮权政‬灭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得不到本地士族的支持,就是益州士族总是持一种怀疑、抵抗、不合作态度。孙权要在江东站住脚,继续争取江东士族的合作,也就是说用‮京北‬大学教授田余庆先生的话来说,孙权必须实现孙氏‮权政‬的江东化。我们回过头来看孙权建国,大家就会知道,最后他一文一武,他的丞相和统帅都是什么人呢?丞相是顾雍,统率是陆逊,全部换成了江东士族,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孙氏‮权政‬最后“泛蓝”了。所以“泛蓝”就是江东化。

  *孙氏‮权政‬的“江东化”说明孙权最终是在江东站稳了脚跟,这为他将来建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东吴‮权政‬奠定了基础。而周瑜和张昭在孙权最初接班时候的鼎力支持,对孙权掌控局势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周瑜还给孙权介绍了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对孙权来说也是至关重要。这个人是谁?他来到孙权⾝边究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那么我们明⽩了这样一个背景以后,我们就知道又一个人的意义了,这个人就是鲁肃。鲁肃是周瑜推荐的,周瑜去跟鲁肃说,当今之世,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老板,应该选孙权,如何如何,鲁肃就跟着周瑜到了孙权这里。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鲁肃的意义。

  第一是⾝份。鲁肃是江西人,这一点他和淮泗军事集团有共同语言,都不是江东人。第二,鲁肃也是“宾旅寄寓之士”就是他也是一个流亡的、依托于权贵的这样一个士人,他依托的是周瑜。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和张昭这些人有共同语言。第三点呢,鲁肃是不喜袁术的。袁术原来要任命鲁肃做东城县的县长,鲁肃拒绝了,这才跑去依附周瑜。所以他在政治立场上,他是和袁术划清界限的,这一点他和江东士族又有共同语言。就是鲁肃是一个和三股政治力量都说得上话、都有共同语言的人,这是他的⾝份。

  第二是他投奔孙权的时机。我们知道孙权接班的时候是非常地困难,而鲁肃此刻早就到了江东。我们要知道鲁肃到江东来跟谁来的?跟周瑜来的,但是他到了江东以后他不依附孙策,这一点很重要。就按说你是周瑜的人,你就应该跟着周瑜去帮孙策嘛,他不去。有一条史料说鲁肃和孙策见了面,但是这条史料靠不住,已经被历史学家考证过了,应该是没有见面。孙策去世以后,鲁肃不打算投奔孙权,他打算投奔谁呢?他打算投奔一个叫郑宝的人,这个郑宝是什么人呢?不知道,没传的,可见他不怎么样,不是什么人物。那鲁肃宁肯去投奔郑宝也不投奔孙权,说明当时流亡北士或者“宾旅寄寓之士”这些人不看好孙权,他们是犹豫观望态度,不急于表态,当然也没有反对,不像江东士族那样反孙权,是个中间力量。但是这个时候鲁肃一下子站到孙权这儿来了,这是一个信号啊。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鲁肃就叫做来得巧。而且来了以后跟孙权大谈什么呢?“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跟孙权谈起做皇帝的事情来了,这个支持力度是相当可观的。这是时机。

  第三个是途径。一般地说“宾旅寄寓之士”进⼊孙权‮权政‬也是靠“宾旅寄寓之士”来介绍推荐,比方说严畯就是张昭介绍的。而鲁肃这个第二政治势力的⻩⾊人物,是那个红⾊人物推荐的,这也特别。而且鲁肃进⼊孙权幕府以后担任的职务是什么呢?武职。开始还是做宾客了,就当了一段时间的宾客,后来出任武职。我们知道孙氏‮权政‬一般就是说,武以周瑜为首,以淮泗将领为主;文以张昭为首,以流亡北士为主,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系统。鲁肃是一个中间人物。这就打破了孙氏‮权政‬的格局,表现出一种前两股政治势力合流的趋势,所以这个意义是很大的。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们知道,鲁肃投奔孙权,并最终担任武职,不仅表现出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这两股政治势力的合流;而且更进一步来看,既然流亡北士可以进⼊以淮泗将领为主的军事系统,那么,江东士族将来岂不是也可以吗?这就使孙氏‮权政‬的三股政治势力——淮泗将领、流亡北士、江东士族有了合流的趋势。所以易中天先生认为,鲁肃投奔孙权并最终出任武职,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那么鲁肃之后,接替鲁肃军职的是吕蒙,吕蒙是谁?他出任这个职务又有着什么意义呢?

  我们知道了鲁肃的意义以后,我们就知道了吕蒙的意义。我们知道孙氏‮权政‬的军事将领当中,最重要的是上游统帅,所谓上游统帅就是把守长江上游的。那么孙氏‮权政‬的上游统帅是哪些人呢?第一个是周瑜,第一任,周瑜去世以后是鲁肃,鲁肃去世以后是吕蒙,吕蒙去世以后是陆逊,被称为东吴四英将,四大英将,也是四任统帅。那么这个第三任吕蒙又怎么有意义呢?我们也来看他的⾝份。第一,吕蒙不是江东人,他是汝南富邳人,不是江东的。这一点和江东士族不一样。第二呢,这个人没什么文化,叫“少不修书”从小不学习的,所以他也不是什么士人,他不是流亡北士。这一点和张昭他们不一样。第三点呢,他虽然很早就参加了孙策的‮队部‬,但是职位很低,开始大概就是一个勤务兵,这叫做“引置左右”跟在旁边的,也就是一勤务员;后来当了一个别部司马,就是当了一个杂牌军的小头目。这个和淮泗将领他们也不一样。所以如果说鲁肃是和三股政治力量都说得上话,那么吕蒙就是和三股政治力量都沾不上边。

  因此,我们如果说三股政治力量是红、⻩、蓝三种颜⾊的话,那么鲁肃和吕蒙就是灰⾊的,或者说他具有灰的⾊调。因为一个是都有关系,一个是沾不上边。孙权需要这样的一个灰⾊。为什么呢?他在前期,他需要由灰⾊把他政治地图上的红、⻩、蓝三种颜⾊调和起来。因为灰⾊是可以跟任何⾊彩搭配的,你们会穿⾐服的都知道,灰⾊好搭配。后期呢,他需要一个颜⾊实现他政治地图的“泛蓝”那么鲁肃和吕蒙刚好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所以我们看一看孙氏‮权政‬长江上游四大统帅的这样一个任职的秩序,就可以证明田余庆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就是孙氏建国的道路就是江东化的道路。由一个外来的、依靠军事力量建立起的‮权政‬,逐步地过渡到依靠本地世家大族力量建立的‮权政‬,这就是孙权建国的道路。

  当然,这只是我们事后的分析,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我们觉得是这样的;而在当时呢?在当时也许只不过是一次风云际会,也不过是一次双向选择。我们来看一看周瑜劝说鲁肃的时候是怎么讲的:周瑜说,现在天下大,群雄并起,这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也就是说,这样一个世是我们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一番事业的最好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周瑜引用了马援答汉光武帝的一段话,叫做:“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就是在这样一个动的年代,不但君在挑选人才、挑选臣,我们作为人才、作为臣,我们也可以给自己选一个老板,那么多老板嘛。而在周瑜看来,孙权是值得选择的,周瑜认为他和鲁肃跟着孙权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那么孙权为什么又值得选择呢?请看下集——坐断东南。  wWW.lAnMxs.Com 
上一章   易中天品三国   下一章 ( → )
《易中天品三国最新章节》是全本小说《易中天品三国》中的经典篇章,懒猫小说网提供完整版《易中天品三国》全文供读者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