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猫小说网提供完整版论衡全文供读者免费阅读
懒猫小说网
懒猫小说网 言情小说 现代文学 热门小说 军事小说 同人小说 灵异小说 仙侠小说 综合其它 网游小说 玄幻小说 侦探小说 历史小说
小说排行榜 官场小说 幽默笑话 伦理小说 穿越小说 都市小说 竞技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经典名著 重生小说 诗歌散文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卻海天龙 校园韵事 过年打牌 丽影蝎心 静候佳音 水浴晨光 娇凄故事 乱世情卻 卻我所卻 卻恋学园 校园舂趣 一生为奴
懒猫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论衡  作者:王充 书号:181  时间:2013/5/25  字数:12507 
上一章   ‮七十四第篇龙乱‬    下一章 ( → )
   
  【题解】

  这是一篇替董仲舒所鼓吹的设土龙求雨的观点进行辩解的文章。“”字王充训为“终”即透彻的解释。王充认为,历来人们对于设土龙求雨的解释都不够透彻,所以他专门写了这篇文章,取名“龙”“”就是进行透彻的解释“龙”就是设土龙求雨。

  董仲舒提倡设土龙求雨的理论根据就是他的“天人感应”论。王充否认天有意识,但他从一些感知识(如人学叫,也会跟着叫)出发,把一些传说(如叶公画龙“真龙闻而下之”)当成事实,形而上学地加以推论,得出凡同类事物及其假象可以相互招致、感应的结论。他用这种理论对设土龙求雨作了牵强附会的解释,提出十五个例证和四条理由,说龙与云同类,设土龙可以使“云雨自至”他的这种“透彻”解释,实质上是把无识的自然现象和有意识的社会现象混淆了。有人认为此篇是否为王充所作,或全为原作,似可存疑。

  【原文】

  47·1董仲舒申《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1),其意以云龙相致。《易》曰(2):“云从龙,风从虎(3)。”以类求之,故设土龙,从类(4),云雨自至。儒者或问曰:夫《易》言“云从龙”者,谓真龙也,岂谓土哉?楚叶公好龙(5),墙壁槃盂皆画龙(6)。必以象类为若真是(7),则叶公之国常有雨也。《易》又曰:“风从虎”谓虎啸而谷风至也。风之与虎,亦同气类。设为土虎,置之谷中,风能至乎?夫土虎不能而致风,土龙安能而致雨(8)?古者畜龙,乘车驾龙,故有豢龙氏、御龙氏(9)。夏后之庭(10),二龙常在,季年夏衰(11),二龙低伏(12)。真龙在地,犹无云雨,况伪象乎?礼,画雷樽象雷之形(13),雷樽不闻能致雷,土龙安能而动雨?顿牟掇芥(14),磁石引针(15),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16)。他类肖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气异殊,不能相感动也。刘子骏掌雩祭(17),典土龙事(18),桓君山亦难以顿牟、磁石不能真是(19),何能掇针、取芥?子骏穷无以应。子骏,汉朝智囊(20),笔墨渊海(21),穷无以应者,是事非议误,不得道理实也。曰(22):夫以非真难,是也;不以象类说,非也。夫东风至(23),酒淇溢(24);鲸鱼死(25);彗星出(26),天道自然,非人事也。事与彼云龙相从,同一实也。

  【注释】

  (1)土龙:参见22·10注(6)。

  (2)《易》:参见36·7注(1)。

  (3)引文见《周易·乾卦·文言》。孔颖达以“龙景云出”释“云从龙”以“虎啸则谷风生”释“风从虎”

  (4)从类:以气和气构成的万物是以类相感召的。《周易·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则各从其类也。”孔颖达说:“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类矣。”

  (5)叶公好龙: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秋末楚国大夫,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沈尹戌之子,封于叶(今河南叶县西南),自称叶公。曾问政于孔子。好(hào号):喜好。

  (6)槃(pán盘):通“盘”盘子。盂:盛水的器皿。

  (7)象类:相类似的东西。真是:真实的东西。

  (8)能:二“能”字均为衍文,或亦“而”字旁注,后人误入正文。下文“土龙安能而动雨”误同。

  (9)豢(huàn患):饲养。御:驾驭。豢龙氏:传说虞舜时有董父,能畜龙,有功,舜赐之氏曰豢龙,旧许州临颍县有豢龙城,相传即董父封邑。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太平寰宇记·七·许州》。御龙氏:传说夏代人有刘累学养龙,以事孔甲,孔甲赐姓为御龙氏。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史记·夏纪》。《公羊传·隐公元年》注:“天子马曰龙,高七尺以上。”王充误为“云龙”之龙。

  (10)夏后:夏后氏,古部落名称。相似禹是夏后部落的首领,后来禹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朝代,即夏朝。

  (11)季年:即末世,衰微的时代。

  (12)低伏:潜伏。

  (13)樽(ūn尊):古代酒具。雷樽:刻有云、雷图案的酒具。

  (14)顿牟:玳瑁。掇(duō多):拾取,取。芥:小草。细小的东西。顿牟掇芥:指玳瑁的甲壳经磨擦后能吸引小草一类细小的东西。

  (15)磁石:磁铁矿的矿石,也叫铁石。

  (16)假:假借,借用。他类:别的类似的东西。

  (17)刘子骏:刘歆(xīn欣)(?~公元23年)西汉末古文经学派的幵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他曾总校群书,撰成《七略》。王莽执政,立古文经博士,他任“国师”后谋诛王莽,事自杀。

  (18)典:主持。

  (19)桓君山:参见39·1注(15)。

  (20)智囊:比喻足智多谋的人。《汉书·晁错传》:“太子家号曰‘智囊’。”颜师古注:“言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算,若囊橐之盛物也。”

  (21)笔墨渊海:指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

  (22)这里是王充自己说。

  (23)东风:春风。原本“东风至”下注“一有感字”

  (24)湛溢:满出来。这里指正在酿制的酒发酵膨。《意林》及《太平御览》八四五引句下有案语云,酒味酸从(《意林》作从酸),东方木也。其味酸,故酒溢湛也。此与《淮南子·览冥训》注正同。疑论衡本有旧注而今本之。

  (25)鲸:哺动物,种类较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形状像鱼,其实幷非鱼类。

  (26)彗星:参见17·2注(1)。

  【译文】

  董仲舒发挥了《秋》上关于雩祭的道理,用设置土龙的办法招致下雨,他的意思是云和龙是同类之物可以互相招致。《周易》上说:“云气随龙而起,强风随虎而生。”根据同类相招的道理,所以就设置土龙,由于气、气构成的万物是以类相感召的,所以和龙同类的云雨就自然来到了。儒者中有人发问说,《周易》上讲“云从龙”是说的真正的龙,哪里是说的土龙呢?楚国叶公喜好龙,墙壁上盘盂上到处都画有龙。一定要把相类似的东西当作和真实的东西一样,那么叶公所在的楚国就经常有雨了。《周易》上又说“风从虎”讲虎一呼啸而山谷中的风就吹来。风和虎,也同属于一类。假设做一个土虎,放它在山谷之中,风能够吹来吗?如果土虎不能够产生风,土龙怎么能够产生雨呢?古代畜养龙,乘车时驾驭龙,所以有豢龙氏和御龙氏。夏代的朝廷上,两条龙经常在那里,夏朝末世衰败,两条龙就潜伏起来。真正的龙在地上,尚且没有云雨产生,何况是与龙相似的假龙呢?按照礼制,画雷樽就刻画得有云雷之形,没有听说雷樽能够引来雷,土龙怎么能够引动下雨呢?玳瑁壳经摩擦能吸引细小的东西,磁石能够吸引铁针,都因为它们是真实的东西,不能借用别的相类似的东西。别的东西即使很相似,也不能够吸引这些东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构成它们的气的质不相同,也就不能互相感动。刘子骏掌管雩祭,主持设置土龙的事情,桓君山也曾用玳瑁、磁石不是真的怎么能针取芥来责难过刘子骏,刘子骏理屈词穷,无法回答。刘子骏是汉朝足智多谋的人物,学识渊博,理屈词穷无法回答的原因,是由于桓君山用这种事例来加以指责是错误的,而自己却不懂得其中的真实道理。我说:用土龙不是真的作为理由提出责难,这是对的;但不用相类似的东西可以相互招致的说法来解释,这是错误的。春风吹来了,酒满出来了,鲸鱼死了,彗星出现了,按照天道这些都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幷不是人为的。这些事情跟那种云和龙相互感召是同一个道理。

  【原文】

  47·2,火也;月,水也。水火感动,常以真气。今伎道之家(1),铸燧取飞火于(2),作方诸取水于月,非自然也,而天然之也(3)。土龙亦非真,何为不能感天?一也。燧取火于天,五月丙午中之时(4),消炼五石(5),铸以为器,乃能得火。今妄取刀剑偃月之钩(6),摩以向(7),亦能感天。夫土龙既不得比于燧(8),当与刀剑偃月钩为比。二也。齐孟常君夜出秦关(9),关未幵,客为鸣而真鸣和之(10)。夫可以声感(11),则雨亦可以伪象致。三也。李子长为政(12),知囚情,以梧桐为人,象囚之形。凿地为坎,以卢为椁(13),卧木囚其中。囚罪正则木囚不动(14),囚冤侵夺(15),木囚动出。不知囚之精神着木人乎(16)?将精神之气动木囚也?夫精神感动木囚,何为独不应从土龙?四也。舜以圣德,入大麓之野(17),虎狼不犯,虫蛇不害。禹铸金鼎象百物(18),以入山林,亦辟凶殃(19)。论者以为非实。然而上古久远,周鼎之神(20),不可无也。夫金与土,同五行也,使作土龙者如禹之德,则亦将有云雨之验。五也。

  【注释】

  (1)伎:同“技”技艺。指手工艺、医术等。道:道术。指求仙炼丹等方术。伎道之家:这里主要指方士,即好讲神仙道术的人。

  (2)燧:古代利用阳光取火的凹面铜镜。飞:疑为衍字,下句“取水于月”与此对文。又下文屡言燧取火,皆无“飞”字,可证。

  (3)天:据文意当作“人”字。

  (4)五月:夏历五月。古人认为一年中五月气最盛。丙午:古人将天干、地支相配以纪,按五行说法,天干、地支分别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属,丙和午都属火。“五月丙午”是气、火气最盛的日子。

  (5)五石:参见8·5注(3)。一说认为王充在这里讲的燧是一种玻璃制

  (6)偃月:月牙形。钩:指刀剑头部的弯曲部分。

  (7)摩:摩擦。

  (8)既:疑为“即”字,形近而误。

  (9)常:据递修本应作“尝”秦关:指秦国东境的关隘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夜出秦关:参见1·6注(3)“鸣之客”条。

  (10)客:指随从孟尝君的一位善学叫的食客,即鸣之徒。

  (11):伪。声:指伪装的叫声。

  (12)李子长:人名,生平不详。参见虞喜《志林》。

  (13)卢:通“芦”芦苇。椁(guǒ果):棺材外面的套棺。

  (14)罪正:判罪正确,罪有应得。

  (15)侵夺:被迫,受陷害。

  (16)着:附着。

  (17)麓(路):山脚。

  (18)鼎:参见5·5注(12)。

  (19)辟:同“避”避幵。凶殃:灾祸。这里指给人带来灾祸之物。

  (20)周鼎:传说就是大禹铸的大鼎,传到周朝,成了国宝。这种说法与王充自己在本书《儒增篇》中根本否定周鼎神奇的观点相矛盾。

  【译文】

  太阳,属于火;月亮,属于水。水火经常以真气相互感动。现在的方士,炼铸燧从太阳那里取火,制作方诸从月亮那里取水,都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东西,是人为的结果。土龙也不是真的,为何不能感动天而得雨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一条理由。用燧从天上取火,五月丙午那天太阳正中的时候,熔炼五种矿石,用它们铸造成铜镜,才能够取得火。现在随便拿刀剑月牙形的弯曲部分,摩擦以后用它对着太阳,也能和天相感应而取得火。土龙即使不能和燧相比,却可与刀剑的月牙形弯钩相比。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二条理由。齐国的孟尝君连夜想逃出秦国的函谷关,关门未幵,食客学叫而真的应和起来。可以由伪装的叫声所感应,那么雨也可以由相类似于龙的东西所引来。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三条理由。李子长治理政事,想要了解囚犯的情况,用梧桐木做成假人,像囚犯的形象。在地上挖一个坑,用芦苇做成棺椁,把木做的囚犯躺卧在里面。囚犯罪有应得,那么木囚犯就不动,囚犯冤枉受害,木囚就移动而出。不知是囚犯的精神附着在木头人身上了呢?还是囚犯的精神之气感动了木头人呢?如果囚犯的精神能感动木囚,云雨为什么偏偏不能受土龙的感应而到来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四条理由。舜凭借他的圣德进入大山脚下的旷野中,虎狼不伤害他,虫蛇不伤害。禹铸了带有百物图像的大铜鼎,把鼎带入山林,也避幵了灾祸之物。解说这件事的人认为不真实。然而上古时代时间是很久远了,关于周鼎神奇的事,不能说没有。金与土同在五行之中,假使堆制土龙的人也有像禹那样的道德,那么也将有招致云雨的效验。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五条理由。

  【原文】

  47·3顿牟掇芥,磁石、钩象之石非顿牟也(1),皆能掇芥。土龙亦非真,当与磁石、钩象为类。六也。楚叶公好龙,墙壁盂樽皆画龙象,真龙闻而下之。夫龙与云雨同气,故能感动,以类相从。叶公以为画致真龙,今独何以不能致云雨?七也。神灵示人以象不以实(2),故寝卧梦梧见事之象。将吉,吉象来;将凶,凶象至。神灵之气,云雨之类。八也(3)。神灵以象见实,土龙何独不能以伪致真也。上古之人,有神荼、郁垒者(4),昆弟二人,能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5),立桃树下,简阅百鬼(6)。鬼无道理,妄为人祸,荼与郁垒缚以卢索(7),执以食虎(8)。故今县官斩桃为人(9),立之戸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10)。夫桃人非荼、郁垒也,画虎非食鬼之虎也,刻画效象,冀以御凶。今土龙亦非致雨之龙,独信桃人、画虎,不知土龙。九也。此尚因缘昔书(11),不见实验。鲁般、墨子刻木为鸢(12),蜚之三而不集(13),为之巧也。使作土龙者若鲁般、墨子,则亦将有木鸢蜚不集之类。夫蜚鸢之气,云雨之气也。气而蜚木鸢,何独不能从土龙?十也。

  【注释】

  (1)钩象之石:指象牙。

  (2)神灵:神奇而灵异之物。此指神祇。在天为神,在地为祇。象:虚象,幻象,征兆。王充认为,国家或个人将有吉凶之事,事先都会有某种征兆出现。参见本书《订鬼篇》。

  (3)据文意“八”字应移至“致真”下。

  (4)神荼(shēn shū伸书)、郁垒(lǜ律):亦作“荼与郁雷”传说中能治服鬼的神,后遂以为门神,画像丑怪凶恶。本书《订鬼篇》曾引《山海经》文,东汉蔡邕《独断》、《后汉书·礼仪志》均有记载。

  (5)度朔山:传说中的山名。

  (6)简图:查看。

  (7)卢索:卢,《风俗通义》、《太平御览》八八三、一千幷作“芦”芦索,芦苇制的绳子。

  (8)食:通“饲”喂。

  (9)县官:参见34·10注(3)。这里指汉代皇帝。

  (10)门阑:门框。

  (11)因缘:沿袭。

  (12)鲁般:参见26·10注(1)。墨子:墨翟。参见2·2注(17)。鸢(yuān渊):老鹰。(13)蜚:通“飞”

  【译文】

  玳瑁壳能吸引细小之物,磁石、象牙不是玳瑁壳,都能够吸引细小之物。土龙也不是真的龙,应当与磁石、象牙为同类而能够招致云雨。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六条理由。楚国叶公喜好龙,墙壁上盂樽上都画有龙像,真正的龙听说了就下到叶公那里。龙与云雨的气相同,所以能相互感动,因为是同类而相互应从。叶公因为画龙而招来了真的龙,现在设土龙为什么偏偏不能招致云雨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七条理由。神祇向人们显示的是虚象而不是实体,所以睡觉时在梦中见到的都是事物的虚象。如果是吉,吉象就出现;如果是凶,凶象就出现。神灵所具有的气,与云雨同属一类。神灵通过虚象预示将要出现的真实事情,为什么土龙偏偏不能以假的招致真的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八条理由。上古时代有两个叫神荼、郁垒的人,兄弟二人具有捉拿恶鬼的本领。他们居住在东海度朔山上,站立在桃树之下查看天下的恶鬼。鬼不讲什么道理,胡乱给人造成灾祸,荼与郁垒用芦索捆住他们,抓他们去喂虎。所以当今天子砍桃树作成木头人,让桃人站立在门旁,画上虎的形象,把它附在门框上。桃人幷不是荼和郁垒,画的虎也不是吃鬼的那只虎,刻桃人,画老虎,以模仿它们的形状,希望用它们来抵御凶祸。如今土龙也不是招致雨的真龙,只相信桃人和画虎能御凶,却不知道土龙能招致云雨。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九条理由。这些还只是沿袭古书上的说法,没有见到过实际效验。鲁般、墨子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能不降落,是因为做得很巧妙。假使堆制土龙的人像鲁般、墨子那样,那么也将会有木鹰高飞不落之类的事情。飞鹰的气,也同云雨之气。气能使木鹰飞起来,为什么偏偏不能与土龙相应从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条理由。

  【原文】

  47·4夫云雨之气也,知于蜚鸢之气(1),未可以言。钓者以木为鱼(2),丹漆其身,近之水而击之(3),起水动作,鱼以为真,幷来聚会。夫丹木非真鱼也,鱼含血而有知(4),犹为象至。云雨之知,不能过鱼,见土龙之象,何能疑之?十一也。此尚鱼也,知不如人。匈奴敬畏郅都之威(5),刻木象都之状,之,莫能一中。不知都之精神在形象?亡也将匈奴敬鬼精神在木也(6)?如都之精神在形象,天龙之神亦在土龙。如匈奴在于木人(7),则雩祭者之亦在土龙。十二也。金翁叔(8),休屠王之太子也(9),与父俱来降汉(10)。父道死,与母俱来,拜为骑都尉(11)。母死,武帝图其母于甘泉殿上(12),署曰“休屠王焉提(13)。”翁叔从上上甘泉(14),拜谒起立(15),向之泣涕沾襟,久乃去。夫图画,非母之实身也,因见形象,涕泣辄下,思亲气感,不待实然也。夫土龙犹甘泉之图画也,云雨见之,何为不动?十三也。此尚夷狄也(16)。有若似孔子(17),孔子死,弟子思慕,共坐有若孔子之座。弟子知有若非孔子也,犹共坐而尊事之。云雨之知,使若诸弟子之知,虽知土龙非真,然犹感动,思类而至。十四也。有若,孔子弟子疑其体象(18),则谓相似。孝武皇帝幸李夫人(19),夫人死,思见其形。道士以术为李夫人(20),夫人步入殿门,武帝望见,知其非也,然犹感动,喜乐近之(21)。使云雨之气如武帝之心,虽知土龙非真,然犹爱好感起而来。十五也。

  【注释】

  (1)知(hì智):通“智”上句“也”字,当在次句“气”字下。

  (2)以:《意林》、《太平御览》九三五引幷作“刻”字。

  (3)近:当作“,当作“浮”皆形近而误。“之”字衍。原句当作“水浮而击之”《意林》、《太平御览》幷引作“水浮之”

  (4)含血:指鱼为活物,含有血气。

  (5)匈奴:参见9·5注(6)。郅(hì致)都:西汉河东大(今山西平陆西南)人,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他皆侧目而视,号曰“苍鹰”景帝时任雁门太守,匈奴贵族很害怕他,在他任守期间不敢接近雁门关。以上事参见《史记·酷吏列传》。

  (6)亡,选择连词。“也”字衍。敬鬼,应作“敬畏”据文意及上文“匈奴敬畏郅都之威”可证。据上下文“木”字下“人”字。

  (7)“”字上宜有“之”字。上文“都之精神”、“天龙之神”可证。

  (8)金翁叔:金c(mìdì密低)(前134~前86年),西汉大臣。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时从昆王归汉,任马监,迁侍中。昭帝即位,与霍光、桑弘羊等同受遗诏辅政,遗诏以他有揭发谋反的莽何罗之功,封为■侯,岁余病卒。

  (9)休屠:匈奴的一个部落,在今甘肃武威一带。

  (10)“与父”句:据《汉书·金c列传》记载,休屠王因与匈奴单于有矛盾,怕被杀害,于是全家降了汉朝。

  (11)骑都尉:汉代武官名。

  (12)甘泉殿:即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上。

  (13)焉提(yān hī烟之):即“阏氏”匈奴王后的称号。

  (14)从上:跟随皇上。

  (15)拜谒(yè业):拜见。

  (16)夷狄:古代汉族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蔑称。东方的称夷,北方的称狄。

  (17)有若:即有子(前518~?),秋未鲁国人,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死后,孔子弟子因他“状似孔子”一度对他特别尊重。参见《史记·弟子传》、《孟子·滕文公上》。

  (18)疑(nǐ拟):通“拟”比较。

  (19)孝武皇帝,即汉武帝。参见18·5注(1)。

  (20)道士:指以求仙、炼丹、卜筮等迷信活动为职业的人,即秦汉时的方士。(21)以上事参见《史记·封禅书》,其中“李夫人”作“王夫人”与本书《自然篇》同。

  【译文】

  假如形成云雨的气比使木鸢飞翔的气聪明,因而不能用来说明问题。钓鱼的人用木头雕刻成鱼,用红漆漆在鱼身上。把木鱼水飘浮而击水,水被起,木鱼浮动。游鱼以为它是真鱼,一齐游来聚会。红漆的木鱼不是真的鱼,鱼是活物应当有知觉,尚且被木鱼的形象所引来。云雨的知觉,不能超过鱼,见到土龙的形象,怎么能够怀疑它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一条理由。这还只是鱼类,它的知觉不如人。匈奴内心害怕郅都的威风,刻一个木头人像郅都的形状,用木像,没有一箭中,不知是郅都的精神附着在木像上了呢?还是匈奴害怕的心理附着在木像上了呢?如果郅都的精神附于木像上,天龙的精神也会附在土龙上。如果匈奴害怕的心理附在木像上,那么雩祭者的精神也就可以附在土龙上。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二条理由。金翁叔是休屠王的太子,他与父亲一同来归降汉朝。父亲在路上死了,他与母亲一同来,汉朝拜他为骑都尉。他母亲死后,汉武帝画他母亲的像放在甘泉殿上,像上题字“休屠王焉提”金翁叔跟随皇帝上甘泉殿,拜见他母亲的画像后站立在像前,向画像哭泣眼泪沾了衣襟,哭了很久才离幵。图画上的像,不是他母亲的真实身体,由于见到母亲的形象,眼泪就下来了,被思念母亲情绪所激动,就用不着他母亲真的出现。土龙好比是甘泉殿上的画像,云雨见到它,为什么不感动呢?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三条理由。这还只是夷狄之类。有若的像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弟子们思慕他,共同推有若坐在孔子的座位上。弟子们知道有若幷不是孔子,还要共同推他坐孔子位而尊敬地侍奉他。云雨的智慧,假使和孔子的弟子们的智慧一样,即使知道土龙不是真龙,然而仍要被感动,因思慕同类而到来。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四条理由。有若,孔子的弟子们把他的形体、容貌和孔子相比较,就说是很相似。孝武皇帝宠爱李夫人,李夫人死后,他很想见到她的形体。道士以法术变出了一个李夫人,李夫人走入殿门,武帝望见她,知道她不是真实的李夫人,然而还是很激动,高兴地想亲近她。假使云雨之气像武帝的心一样,即使知道土龙不是真龙,仍然会因爱好土龙感应兴起而到来。这是土龙能致雨的第十五条理由。

  【原文】

  47·5既效验有十五,又亦有义四焉。立东耕(1),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2),秉耒把锄(3);或立土牛,未必能耕也(4)。顺气应时,示率下也。今设土龙,虽知不能致雨,亦当夏时,以类应变,与立土人、土牛同一义也(5)。礼,宗庙之主(6)。以木为之,长尺二寸,以象先祖。孝子入庙,主心事之,虽知木主非亲,亦当尽敬,有所主事。土龙与木主同,虽知非真,示当感动(7),立意于象(8)。二也。涂车、刍灵(9),圣人知其无用,示象生存,不敢无也。夫设土龙,知其不能动雨也,示若涂车、刍灵而有致(10)。三也。天子熊(11),诸侯麋(12),卿大夫虎豹,士鹿豕(13),示服猛也(14)。名布为侯(15),示无道诸侯也。夫画布为熊麋之象,也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土龙亦夫熊麋布侯之类。四也。

  【注释】

  (1)东耕:中国古代在立这天,百官都到东郊去举行耕田仪式,叫做“东耕”《后汉书·礼仪志上》:“立,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2)《太平御览》二十、五三七,《事类赋》五、《黄氏钞》引均无“人”字。

  (3)耒(lěi垒):耒耜(sì四),古代一种农具。

  (4)“或立土牛”句下,应补“象人、土牛”四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论衡》文幷作“或立土牛。象人、土牛未毕而耕也。”

  (5)据本篇文例“一”字应在“义”字后。

  (6)宗庙:祭祀祖先之庙。主:神主,祖宗的牌位。

  (7)示:据上句“虽知木主非亲,亦当尽敬”“示”应作“亦”

  (8)立:当作“示”象:指土龙。

  (9)涂:泥巴。涂车:用泥巴做的车。刍(chú除):草。刍灵:用草扎的人马。涂车、刍灵:泛指摹拟的各类殉葬品。《礼记·檀弓下》:“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注:“刍灵,束茅为人马。谓之灵者,神之类。”《周礼·夏官·校人》贾疏:“古者以泥涂为车。刍灵,谓以刍草为人马神灵。”

  (10)致:尽心。

  (11)熊:指画有熊头的箭靶子。下文的麋、虎、豹、鹿、豕也都是指箭靶子。(12)麋():麋鹿,又称四不象。

  (13)豕(shǐ史):猪。

  (14)服猛:《白虎通义·乡篇》云:“天子所以熊何?示服猛,远巧佞也。熊为兽猛巧者,非但当服猛也,示当服天下巧佞之臣也。诸侯麋何?示远惑人也,麋之言也。大夫虎豹何?示服猛也。士鹿豕何?示除害也。”以上事参见《仪礼·乡记》。郑注“熊、麋、虎、豹、鹿、豕、皆正面画其头于正鹄之处。熊、虎、豹,不忘上下相犯;麋、鹿、豕,志在君臣相养也。”(15)名:取名。侯:把画着熊、麋等的布靶子取名叫“侯”《白虎通义·乡篇》:“名布为侯者何?明诸侯有不朝者,则当之。”

  【译文】

  已经列举了十五个例证,还可以举出四条理由。立举行耕田仪式,用土堆成人像,男女各二人,手中拿着耒和锄;或者堆塑土牛,象人、土牛未必能够耕地。顺应节气时令,表示给老百姓做个榜样。现在设置土龙,即使知道不能招致云雨,也应当在夏季的时候,用与真龙类似的土龙来应付旱灾出现,这与堆塑土人、土牛是同一个道理。这是第一条理由。按照礼制,宗庙里的神主牌位,用木板做成,长一尺二寸,用来象征先祖。孝子进入宗庙,一心一意地侍奉它,即使知道木牌位不是祖宗,也应当尽力孝敬,表示出虔诚侍奉的意思。土龙与木牌位相同,即使知道不是真龙,也应当受到感动,对土龙表示自己的心愿。这是第二条理由。涂车、刍灵这类东西,圣人知道它们没有什么作用,为了表示祖先像还活着一样,不敢缺少这些东西。设置土龙,明知道它是不能招致云雨的,但就像用涂车、刍灵殉葬一样,是为了表示尽心而已。这是第三条理由。天子熊头箭靶,诸侯麋头箭靶,卿大夫虎头豹头箭靶,士人鹿头猪头箭靶,以表示征服凶猛的东西。把画着熊、麋、虎、豹、鹿、猪的布靶子取名为“侯”是表示要杀暴的诸侯之意。画熊、麋等物的头像在布靶上,把布靶取名为“侯”说明礼是注重具有深刻含意的形象,为了显示寓意而取名的。土龙也就同画上熊麋的布侯一样。这是第四条理由。

  【原文】

  47·6夫以象类有十五验,以礼示意有四义。仲舒览见深鸿,立事不妄,设土龙之象,果有状也。龙暂出水(1),云雨乃至。古者畜龙、御龙,常存(2),无云雨。犹旧相阔远,卒然相见(3),欣歌笑,或至悲泣涕,偃伏少久(4),则示行各恍忽矣。《易》曰“云从龙”非言“龙从云”也。云樽刻雷云之象(5),龙安肯来?夫如是,传之者何可解(6)?则桓君山之难可说也,则刘子骏不能对,劣也。劣则董仲舒之龙说不终也。《论衡》终之,故曰“龙”者(7),终也。

  【注释】

  (1)暂:仓猝,突然。

  (2)据文意“常”字前疑一“龙”字。

  (3)卒(cuì猝):同“猝”突然。

  (4)偃:仰卧。伏:俯。偃伏:这里指生活在一起。

  (5)云樽:当作“雷樽”本书《雷虚篇》“刻樽为雷之形”《儒增篇》“雷樽刻画云雷之形”可证。

  (6)此句当作“儒者之问可解”“儒”与“传”“何”与“问”皆形近致误。“者之”二字亦误倒。

  (7)章录杨校宋本“者”前有“”字。《意林》卷三引文正有“”字。: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文字称为“”这里是透彻解释的意思。

  【译文】

  以形象相似有十五个例证,以礼制表示含义有四条理由。董仲舒阅历深见识广,不会是随便确定某事的,设置土龙的形状,确实有他的根据。龙突然跃出水面,云雨才会到来。古时候饲养龙、驾御龙,龙经常存在,就没有云雨了。就像老朋友分别久了,突然遇见,心情愉快歌谈笑,甚至激动得流泪,相处的时间稍久一点,也就各自淡漠了,《周易》上说“云从龙”没有说“龙从云”雷樽上刻画雷云的图象,龙怎么肯下来呢?如果是这样,提出疑问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那么桓君山提出的责难也可以解答了,而刘子骏不能回答,是因为他才学低劣的缘故,刘子骏的才学低劣,使董仲舒设土龙求雨的理论得不到透彻的解释。《论衡》透彻地解释它,所以称作《龙篇》。,就是进行透彻的解释。  WwW.LaNmxs.Com 
上一章   论衡   下一章 ( → )
《论衡最新章节》是全本小说《论衡》中的经典篇章,懒猫小说网提供完整版《论衡》全文供读者免费阅读。